工御辇院:宋代掌供奉乘舆、步辇、车乘的机构,以诸司使、内侍充任监官。所属有供御指挥使、副兵马使、供御辇官、次供御辇官、下都军使、下都辇宫等,分掌轮直御辇、车舆,以供所需。《宋会要辑稿·职官一九》:“御辇院在右承天门外,掌乘舆、步辇供奉及宫闱车乘之事,……车院兵士八十九人,掌禁中及诸宫院驾车。”喝“随竿媚来”:亲近皇帝的御辇院官吆喝“随竿媚来”,大体如“乐人时引万姓山呼”,为惯用套话。竿,指执竹竿调度演出者。卷九“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”中有“参军色执竹竿、拂子,念致语口号”和“参军色执竹竿子作语,勾小儿队舞”即指此。媚,伎艺表演者随竹竿子指挥献艺。南宋末年,蒋捷元夜阅《梦华录》,有感而作《齐天乐》词,其中有“沸一簇人声,道随竿媚”,亦指此。
用团转:绕着周围转。
本鹁(bó)鸽旋:皇帝倒行观灯,居高临下,如同鹁鸽俯视。这一比喻颇为奇特。鹁鸽是鸽子的一种,身体上面灰黑色,颈部和胸部暗红色,可饲养。本书卷三“相国寺内万姓交易”中说“大三门皆是飞禽猫犬之类”,飞禽之中就包括鹁鸽。北宋周邦彦《汴都赋》中说“其鸟则有鹎鹈鸹鹅……群鸽孴啄”,说明当时开封城中鹁鸽饲养已很普遍,且颇受欢迎,甚至用来形容皇上,也不为不恭。北宋诗人孔平仲在《孔氏谈苑》中记欧阳修之语:“开封多为皇亲所扰,送一卒云:‘为鹁鸽飞而不下。’”则是用鹁鸽飞比喻皇亲。
令踏五花儿:推测其作为“鹁鸽旋”的别称,应是具有一定表演性质的花式行进方式。五花儿,一种舞蹈动作。南宋周密《癸辛杂识·舞谱》:“予尝得故都德寿宫舞谱二大帙,其中皆新制曲,多妃嫔分所进者。所谓谱者,其间有所谓……五花儿、踢、搕、刺、、系、搠、捽……”
车驾临近,仪仗队列成横门,十余人击鞭壮威。车驾后面有曲柄的小红绣伞,也由殿侍手持骑马紧随。车驾进入灯山,御辇院人员在辇前呼喝“随竿媚来”,御辇围绕灯山转一圈,倒退行走,观看灯山,称为“鹁鸽旋”,又叫“踏五花儿”,辇官因此得到赏赐。天子登上宣德楼,游人奔赴露台之下,观看演出。
十五日驾诣上清宫
十五日,是上元节的正日子,理应是期待已久的“宣和与民同乐”,标题却是“驾诣上清宫”,正文只有“十五日诣上清宫,亦有对御,至晚回内”15个字。此前的“元宵”一条,介绍了上元观灯的各项准备和预热活动,“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”一条,极力铺排描写皇帝驾行仪卫,结束于皇帝车辇“倒行观灯山”,“驾登宣德楼,游人奔赴露台下”,已将元宵气氛推向最高潮,也让读者期待看到正月十五的盛况,“十五日”的宣德楼上却不见大宋天子,简直让人以为丢失了文字,但是这短短一段分明叙事要素完备、首尾十分完整。更奇怪的是,“十六日”标题下,写万姓游赏、瞻见天表,写宫廷盛筵、露台表演,写皇帝“时传口敕,特令放罪”,都是应该安排在正月十五的活动。正月十四的鼓乐喧天、正月十六的华灯宝炬,映衬出正月十五的无比冷清。与民同乐的上元节,皇帝为何不在宣德楼,而是去了上清宫?孟元老有意在此留下一片巨大的空白,隐藏一个巨大的秘密。谜底不在《东京梦华录》一书,而是要到徽宗朝的历史中去寻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