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晋城KTV招聘网 > 晋城热点资讯 > 晋城名言/句子 >  北宋中期以前宫廷傩仪应该仍是继承唐、五代以来的“方相侲子驱傩

北宋中期以前宫廷傩仪应该仍是继承唐、五代以来的“方相侲子驱傩

2022-11-19 14:04:15 发布 浏览 423 次

北宋中期以前,宫廷傩仪应该仍是继承唐、五代以来的“方相侲子驱傩”,徽宗政和三年(1113)修订《政和五礼新仪》,“大傩仪”几乎原文照抄《新唐书》“大傩之礼”,就是明证。孟元老所记录的徽宗朝宫廷大傩仪,却与礼书记载有很大不同:进入禁中驱祟者是皇城亲事官和禁军,皆戴假面,着绣画色衣,执金枪龙旗;此前主导逐疫仪式的方相子被教坊使扮演的将军取代,还出现了门神、判官、锺馗小妹、土地、灶神之类新角色,总共多达千余人。这种“千人假面埋祟”仪式,是宫廷大傩仪登峰造极的发展,南宋虽然继承了这一形式,规模已然缩小;南宋灭亡后,傩礼再也没有出现在国家正式礼制之中。

两宋之际,正史、笔记中留下许多宫廷鬼祟妖异的记载,比如《邵氏闻见录》“宣和末,鬼车沥血于福宁殿庭,又有狐登御坐,又内殿砖砌上忽有积血,遽拭之,复出;去砖,亦出;发地,亦出,至废其殿”;王明清《玉照新志》则说,宣和末年,宫中有人迹罕至的水殿,忽报池面莲花盛开,异常美丽,徽宗携嫔御阉宦数十人前往观花。既至,有妇人俯首凭栏,貌似熟睡,乌发如云,素颈粲玉,呼之不应。徽宗以所执玉麈微触之,“愕然而起,回首,乃一男子,须髯如棘,面长尺余,两目如电,极为可畏”,在众人惊愕中转眼不知去向。王明清《挥麈后录》又说:“元符末,掖廷讹言祟出。有茅山道士刘混康者,以法箓符水为人祈禳,且善捕逐鬼物。上闻,得出入禁中,颇有验。”刘混康由此受到徽宗宠幸,建议徽宗在京城东北一带叠筑高山,“当有多男之祥”,果然应验,“上甚以为喜,繇是崇信道教,土木之工兴矣。一时佞幸因而逢迎,遂竭国力而经营之,是为艮岳”。

“禁中讹言祟出”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,被认为是徽宗困竭国力、兴建艮岳的起因,被认为是京城失守、二圣北狩的预兆。在这个背景下,宣和年间禁中呈大傩仪,“埋祟”于南薰门外,是遵循礼俗,是变相娱乐,还是真正想要埋葬挥之不去的恐惧?孟元老说,我只见过这种仪式,并不知道个中原由。

至除日其,禁中呈大傩仪工。并用皇城亲事官、诸班直,戴假面,绣画色衣用,执金枪龙旗。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本,贯全副金镀铜甲令,装将军。用镇殿将军二人,亦介胄,装门神。教坊“南河炭”丑恶魁肥北,装判官到。又装锺馗小妹有、土地⑨、灶神之类⑩,共千余人,自禁中驱祟,出南薰门外转龙弯,谓之“埋祟”而罢。是夜,禁中爆竹山呼,声闻于外。士庶之家围炉团坐,达旦不寐?,谓之“守岁”即。

其除日:除夕。

工呈:兼有“安排”与“敬献”之义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一书中“呈”字多指在神灵或御前展现某种仪式或表演形式。“大傩仪”在古代属于宫廷礼仪,也是“五礼”中的“军礼”之一,“呈”字应接近“安排某种仪式敬献”之意。大傩仪:傩,本义是举止到位,行动有节度,衍生出“使退却”之义。傩起初是一种原始祭礼,却逐疫疠凶恶,逐渐演变成国家主持的禳祭仪式,定期举行。北宋徽宗时期所修《政和五礼新仪·军礼》中有“大傩仪”,与唐代基本相同:江先期准备:“前一日,所司奏闻侲子(选年十二以上、十五以下充)着假面,衣赤布袴褶。二十四人为一队,六人作一行,凡四队。执事者十二人,着赤帻、褠衣、执鞭。上人二人,其一着假面,黄金目,蒙熊皮,元衣朱裳,右执戈,左扬楯;其一为唱帅,着假面,皮衣,执捧。鼓角各十,合为一队,队内有鼓吹令一员、太卜令一员,各监所部,坐。巫帅二人(令以下皆服手巾、帻、袷褶),太祝一员。有司预备每门雄鸡及酒,陈于宫城正门、皇城诸门,磔禳设祭。执事者开瘗坎,各于皇城中门外之右方,深取足容物。”自仪式前的准备:“先一日之夕,傩者各赴集所,具器服,依次陈布以俟。其日未明,诸卫依时刻勒所部屯门,列仗入陈于阶,如常仪。鼓吹令帅傩者案于宫门外。”于宫中驱疫:“内侍诣皇帝所御殿前奏‘侲子备,请逐疫’,奏讫出,命内侍伯六人,分引傩者于宫门以次入,鼓噪以进,执戈扬楯,唱帅、侲子和曰:‘甲作食凶,胇胃食虎,雄伯食魅,腾简食不祥,览诸食咎,伯奇食梦,强梁、祖明共食磔死、寄生,委随食观,错断食巨,穷奇、腾根共食蛊。’凡使一十二神追恶鬼,曰:‘赫汝躯!拉汝干!节解汝肉!抽汝肺肠!汝不急去,后者为粮!’周呼讫,前后鼓噪而出,诸队各取门,出郭而上。”工宫外磔禳:“初,傩者将出,太祝布神席当中门,南向。出讫,宰人帅执事者副牲旁磔之。神席之西,藉以席地。北首,执事酌酒,太祝受而奠之,祝史持版于座右,跪读祝文。读讫,兴。奠版于席,乃举牲并酒瘗坎讫,退(其内侍伯导引出门外止)。”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